《吕氏春秋·孟秋纪·振乱》翻译

YYY posted @ 2017年9月30日 13:48 with tags 翻译 , 803 阅读
_THIS_IS_START_OF_ARTICLE_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妈蛋“若说为深”这句好难翻译啊_(:з」∠)_ 
 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翻译:
 
第三篇文章:
       现在的世道太浑浊了,下层人民的苦难已经不能再多了。天子已经失去了威信,贤能的人被废除不受重用,世代相传的贵族恣意横行,和民众相互背离,人们(的苦难)无处诉说。(如果)世界上有贤能的君主,优秀的士人,能够看清楚这样的情况,那么他的战争就是为了道义而发动的。(有这样的战争,那么)天下的人民,本来将要死的人可以活着,本来将要受侮辱的人可以获得荣耀,本来将要受苦的人可以生活得很安逸。世代相传的贵族恣意横行,那么一般人也将要逃离他的君王,离开他的亲人,何况不肖的人呢?所以说一旦为了道义而发动的战争到来了,那么世代相传的贵族就不能留住他的百姓了,父母也留不住他们的儿女了。
       但凡是作为天下的人们的首领的人,不如多考虑考虑(如何)助长有道义的行为而停息没有道义的行为,(如何)赏赐有道义的人而惩罚没有道义的人。现在的学者大多数批评战争。批评战争那么就是选择救援和防守,选择救援和防守,那么之前说的助长有道义的而停息没有道义的行为,赏赐有道义的而惩罚没有道义的人的策略就不可能实现了。(但凡是)天下作为人民的首领的人,他是好是坏就在于他能不能看清楚这个道理了。
       是打仗还是防守救援其实本质上是一样的,但是选择哪一个,舍弃哪一个,人们的选择却有所不同。靠辩论来取舍(的话),直到最后也不会有定论。(对于攻战还是救援的问题)如果说自己本来就不知道,那是糊涂的,本来知道却违背自己的内心,那就是乱说话,糊涂的人和乱说话的人,就算是辩论(赢了)也是没有用的,他(自己内心)都不同意他采取的做法,反而同意他没有采取的做法,他本来想带来好处却带来了灾难,他本想带来和平却反而带来的危机。这样的言论是深深地导致了天下的大祸患,百姓的大灾难的东西。心中想要为天下的人民带来好处的人,不可以不好好思考一下这个道理。
       那攻战的事情,没有不攻击无道的国家而惩罚没有道义的人的,攻击无道的国家而惩罚没有道义的人,那么得到的祝福就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,百姓得到的好处也没有比这个更多的了,禁止它的人,就是在停息有道理的事情而讨伐有义的人,是在断绝成汤、武王的功业,追随夏桀、商纣的错误行为。但凡是百姓,之所以厌恶做没有道义的事,是因为有惩罚,之所以喜欢做有道义的事,是因为有奖赏。现在没有道义的人存在着,存在着,就是对他的奖赏,但有道义的人却没有了,没有了,就是对他的惩罚。奖赏不好的却惩罚好的,还想要治理好百姓,不也太难了吗?所以说这种言论(主张停止战争的言论)是最大的扰乱天下、危害百姓的东西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原文:
三曰:当今之世浊甚矣,黔首之苦不可以加矣。天子既绝,贤者废伏,世主恣行,与民相离,黔首无所告诉。世有贤主秀士,宜察此论也,则其兵为义矣。天下之民,且死者也而生,且辱者也而荣,且苦者也而逸。世主恣行,则中人将逃其君,去其亲,又况於不肖者乎?故义兵至,则世主不能有其民矣,人亲不能禁其子矣。凡为天下之民长也,虑莫如长有道而息无道,赏有义而罚不义。今之世学者多非乎攻伐。非攻伐而取救守,取救守,则乡之所谓长有道而息无道、赏有义而罚不义之术不行矣。天下之长民,其利害在察此论也。攻伐之与救守一实也,而取舍人异。以辨说去之,终无所定论。固不知,悖也;知而欺心,诬也。诬悖之士,虽辨无用矣。是非其所取而取其所非也,是利之而反害之也,安之而反危之也。为天下之长患、致黔首之大害者,若说为深。夫以利天下之民为心者,不可以不熟察此论也。夫攻伐之事,未有不攻无道而罚不义也。攻无道而伐不义,则福莫大焉,黔首利莫厚焉。禁之者,是息有道而伐有义也,是穷汤、武之事,而遂桀、纣之过也。凡人之所以恶为无道、不义者,为其罚也;所以蕲有道,行有义者,为其赏也。今无道、不义存,存者,赏之也;而有道、行义穷,穷者,罚之也。赏不善而罚善,欲民之治也,不亦难乎?故乱天下、害黔首者,若论为大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_THIS_IS_END_OF_ARTICLE_