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吕氏春秋·仲春纪·当染》白话译文言

YYY posted @ 2017年11月05日 16:18 with tags 翻译 吕氏春秋 , 1048 阅读
_THIS_IS_START_OF_ARTICLE_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啊这游戏太难了_(:з」∠)_
为什么吕氏春秋里会有“仁义显人”、“贪暴可羞人”、“愁心劳耳目”这种反人类的表达啊
这就是传说中的一字千金吗...
还有为啥惠公会跟桓王做交易...惠公死了三年桓王才即位好吗...(还好白话翻译改正了过来,应该是平王)
“大道”原文居然是“理”,“君臣离散”原文居然就是“君臣离散”,“遍布天下”的原文居然是“充满天下”,真是模仿不来他的表达...
还有“巧历难得”这种来源于庄子的骚表达用在这里真是我自作聪明了....明明有“不可胜数”这种正常的表达啊...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翻译:
四曰:
       墨翟尝视染而叹曰:“置于青则为青,置于黄则为黄,所以染者易而素丝随之易,五染则五色也。”故染者不可以不慎也。
       非独染者然,国亦然也。
       舜染于许由、伯阳,禹染于皋陶、伯益,汤陶于伊尹、仲虺,武王染于太公望、周公旦,此四王者,以其所受染者当,故得治统天下,位居天子,功历天地,凡举天下之仁义章明之人,无有不推此四王者也。
       桀染于干辛、畦踵戎,纣染于寨侯、恶来,厉王染于虢公长父、荣夷终,幽王染于虢公鼓、祭公敦,此四王者,以其所染者邪,故丧其国,亡其身,为天下人所哂,凡举天下之失义蒙耻之人,无有不推此四王者也。
       齐桓公染于管仲、鲍叔牙,晋文公染于咎犯、卜偃,楚庄王染于孙叔敖,沈尹蒸,吴王阖庐染于伍员、文之仪,越王勾践染于范蠡,文种,此五君者,以其所染者当,故雄于诸侯,高功盛名流于后来者。
       范吉射染于张柳期,王生,中行寅染于黄藉秦、高强,吴王夫差染于王孙雒、太宰嚭,智伯瑶染于智国、张武,中山尚染于魏义、援长,来康壬染于唐鞅、田不禋,此六君者,以其所染者邪,故其国破灭,杀辱及身,宗祖无享,子孙断绝,君臣相离,百姓流走,凡举天下之贪暴蒙耻之人,无有不推此六君者。
       凡君人者,非为显荣,非为安逸,为行大道是也。大道之行,生于当染,故古之善君人者虑于选任而驰于官政,是得君人之方也。其不善君人者,劳其精神,愁虑塞中,苦其耳目而其国加危,是不得君人之枢也,不得君人之枢,故所染不当,所染不当,安得大道?右六君者然也,其非不唯其国也,非不爱其身也,所染不当之故也。故染之当,危乎存亡,非独诸侯有所染,天子亦然也。
       非独国有所染,士亦然也。孔子习于聃、孟苏、夔靖叔,鲁惠公使宰让习郊、庙之礼于天子,平王使史角往,惠公留之,其孙子居于鲁,墨子从之。孔墨之徒,无有官爵以显人,无有财货以利人,然举天下之显人达士,无有不推此二子者也。二子辞世久矣,而其随者愈众,其徒加广,遍及天下,诸侯是以称之。有爱其子弟者,使学于孔墨之徒,未有一刻绝也。子贡、子夏、曾子习于孔子,田子方习于子贡,段干术习于子夏,吴起习于曾子,禽滑絭习于墨子,许犯习于禽滑絭,田系习于许犯。孔墨之后学荣显于天下者之众也,巧历难得,是由染当也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 
原文(文言):
四曰:
       墨子见染素丝者而叹曰:“染於苍则苍,染於黄则黄,所以入者变,其色亦变,五入而以为五色矣。”故染不可不慎也。
       非独染丝然也,国亦有染。
       舜染於许由、伯阳,禹染於皋陶、伯益,汤染於伊尹、仲虺,武王染於太公望、周公旦。此四王者,所染当,故王天下,立为天子,功名蔽天地。举天下之仁义显人,必称此四王者。
       夏桀染於干辛、岐踵戎,殷纣染於崇侯、恶来,周厉王染於虢公长父、荣夷终,幽王染於虢公鼓、祭公敦。此四王者,所染不当,故国残身死,为天下僇。举天下之不义辱人,必称此四王者。
       齐桓公染於管仲、鲍叔,晋文公染於咎犯、郄偃,荆庄王染於孙叔敖、沈尹蒸,吴王阖庐染於伍员、文之仪,越王句践染於范蠡、大夫种。此五君者,所染当,故霸诸侯,功名传於後世。
       范吉射染於张柳朔、王生,中行寅染於黄籍秦、高强,吴王夫差染於王孙雄、太宰嚭,智伯瑶染於智国、张武,中山尚染於魏义、椻长,宋康王染於唐鞅、田不禋。此六君者,所染不当,故国皆残亡,身或死辱,宗庙不血食,绝其後类,君臣离散,民人流亡。举天下之贪暴可羞人,必称此六君者。
       凡为君,非为君而因荣也,非为君而因安也,以为行理也。行理生於当染。故古之善为君者,劳於论人而佚於官事,得其经也。不能为君者,伤形费神,愁心劳耳目,国愈危,身愈辱,不知要故也。不知要故,则所染不当;所染不当,理奚由至?六君者是已。六君者,非不重其国、爱其身也,所染不当也。存亡故不独是也,帝王亦然。
       非独国有染也。孔子学於老聃、孟苏、夔靖叔。鲁惠公使宰让请郊庙之礼於天子,桓王使史角往,惠公止之。其後在於鲁,墨子学焉。此二士者,无爵位以显人,无赏禄以利人。举天下之显荣者,必称此二士也。皆死久矣,从属弥众,弟子弥丰,充满天下。王公大人从而显之;有爱子弟者,随而学焉,无时乏绝。子贡、子夏、曾子学於孔子,田子方学於子贡,段干木学於子夏,吴起学於曾子;禽滑絭学於墨子,许犯学於禽滑絭,田系学於许犯。孔墨之後学显荣於天下者众矣,不可胜数,皆所染者得当也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原文(白话):
       墨子曾看到染素素丝的而叹息说:“放入青色染料,素丝就变成青色,放人黄色染料,素丝就变成黄色,染料变了,素丝的馘色也随着变化,染五次就会变出五种颜色了。”所以,染色不可不慎重啊。
 
  不仅染丝这样,国家也有类似于染丝的情形。舜受到许由、伯阳的熏陶,禹受到皋陶、伯益的熏陶,商场受到伊尹、仲虺的熏陶,武壬受到太公望、周公旦的熏陶。这四位帝王,因为所受的熏陶合台宜得当,所以能够统治天下,立为天子,功名盖天地。凡列举天下仁义、显达之人,一定都推举这四位帝王。夏桀受到干辛、畦踵戎的熏染,殷纣受到寨侯、恶来的熏染,周厉王受到虢公长父、荣夷终的熏染,周幽王受到虢公鼓、祭公敦的熏染。这四位君王,因为所受的熏染不得当,结果国破身死,被天下人耻笑。凡列举天下不义,蒙受耻辱之人,一定都举这四位君壬。齐桓公受到管仲、鲍权牙的熏陶,晋文公受到咎犯、卜偃的熏陶,楚庄王受到孙般敖,沈尹篮的熏陶,吴王阖庐受到伍员、文之仪的熏陶,越王勾践受到范蠡,文种的熏陶。这五位君主,因为所受的熏陶合宜得当,所以称雄诸侯,功业盛名流传到后代。范吉射受到张柳期,王生的熏染,中行寅受到黄藉秦、高强的熏染,吴王夫差受到王孙雒、太宰嚭的熏染,智伯瑶受到智国、张武的熏染,中山尚受到魏义、援长韵熏染,来康壬受到唐鞅、田不禋的熏染。这六位君主,因为所受的熏染不得当,结果国家都破灭了,他们自身有的被杀,有的受辱,亲庙毁灭不能再享受祭祀,子孙断绝,君臣离散,人民流亡。凡列举天下贪垫残暴、蒙受耻辱之人,一定都举逸六位君主。
 
  大凡作君,不是为的作君从而获得显荣,也不是为的作君从而获得安适,作君为的是实施大道。大道的实施产生于感染合宜得当。所以古代善于作君的把精力花费在选贤任能上,而对于官署政事则采取安然置之的态度,这是掌握了作君的正确方法。不善于作君的,伤身劳神,心中愁苦,耳目劳累,而国家却越来越危险,自身却蒙受越来越多的耻辱,这是由于不知道作君的关键所在的缘故。不知道作君的关键,所受的感染就不会得当。所受的感染不得当,大道从何而至?以上六个君主就是这样。以上六位君主不是不看重自己的国家,也不是不爱惜自己,而是由于他们所受的感染不得当啊。所受的感染适当与否关系到存亡,不但诸侯如此,帝王也是这样。
 
  不仅国家有受染的情形,士也是这样。孔子向老聃、孟苏、夔靖叔学习。鲁惠公派宰让向天子请示郑祭、庙祭的礼仪,平王派名叫角的史官前往,惠公把他留了下来,他的后代在鲁国,墨子向他的后代学习。孔子、墨子这两位贤士,没有爵位来使别人显赫,没有赏赐俸禄来给别人带来好处,但是,列举天下显赫荣耀之人,一定都称举这二位贤士。这二位贤士都死了很久了,可是追随他们的人更多了,他们的弟子越来越多,遍布天下。王公贵族因而宣扬他们。有爱子弟的,让他们的子弟跟随孔墨的门徒学习,没有一时中断过。子贡、子夏、曾子向孔子学习,田子方向子贡学习,段干术向子夏学习,吴起向曾子学习,禽滑絭向墨子学习,许犯向禽滑絭学习,田系向许犯学习。孔墨后学在天下显贵尊荣的太多了,数也数不尽,这都是由于熏陶他们的人得当啊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 
_THIS_IS_END_OF_ARTICLE_